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知青文摘】海外知青文化的时代特征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残阳絮语 2017年8月20日至21日,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广西知青文化研究会、中国知青网主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兴安县委员会承办的“2017中国知青文化兴安高峰论坛”

残阳絮语

2017年8月20日至21日,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广西知青文化研究会、中国知青网主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兴安县委员会承办的“2017中国知青文化兴安高峰论坛”在广西兴安县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云南、贵州、广西、香港等地的知青代表约8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广州老知青、香港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张穗强应邀出席大会,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词,并在分组研讨中提交《海外知青文化的时代特征》论文,受到好评,与会专家、学者及知青代表都认为该文是迄今为止知青问题研讨中唯一全面介绍分析“洋插队”知青群体问题的文章,有较好的时代性及地域特点。

海外知青文化的时代特征

张穗强

海外知青是上世纪六、七十纪年代中国上山下乡运动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文革结束和知青大回城后,这批回城知青通过留学、投资、移民、团聚等各种方式到境外定居,重新拼博,成家立业,形成当今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一个人数众多的华人知青群体。海外知青是中国知青的重要组成部份,共同的上山下乡经历使他们与国内知青的感悟相同,情结相连。然而受移居地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批海外知青出国后的人生岁月与国内知青有很大差异,知青团体的运作方式和文化活动开展,与国内知青有很大不同,形成了海外知青的自身特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时代大潮中,海外知青在参与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香港知青联一直在坚持联谊活动

图为2006年该联谊会成立时留影

参加联谊会筹备工作的老知青们

图中右一为本文作者

2010年香港知青联举行国庆联欢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驱动下,全国各地形成一股炽热的出国潮,部份中国知青以留学、团聚、投资、移民等方式走出国门,定居海外。在这场大规模的出国迁徙潮中,经济较为发达,教育科技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成为出国的目标,香港、澳门由于与内地的特殊历史渊源,也成为一个“出洋”热点,尤其以港澳关系较密切的广东知青居多。在当时一股“崇洋、求学、谋出路”的心态下,经过上山下乡洗礼的这批知青把出国看成是“洋插队”,作为自己新生活的开始,他们以全新的姿态和精神走出国门,继续奋斗,走过一段重新拼搏、艰辛发展的人生历程,形成今天定居世界各国和港澳地区的这个庞大知青群体。经过数十年的岁月磨练,这批海外知青无论当年是以哪类方式“出洋”的,早已展开了新生活,融入了当地社会,很多人事业有成,成为新一代的海外华人精英。然而,这批海外知青今天他们无论身处何处,处境如何,都不会忘却自己当年经历过一段“洋插队”生涯,不会忘记经受过的一段异乡生活磨练。

1、面对异地生存的压力:

“出洋后”,这批知青作为新移民都要面对移居地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很多人都曾经在严峻、困难的人生中挣扎过。这批知青很多都曾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做过洗碗、搬运、清洁等低下工作,备受低薪劳累、工作时间长、居住环境恶劣等生活困扰。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海外知青粗多人要被迫晚婚晚育,一些人还因此犠牲了婚姻家庭。为适应新的生活,海外知青大都承受过生存压力,部分人甚至经历了较长时间尚未融入当地社会。

2、生活艰辛,经历坎坷:

在全新的海外社会环境下,许多“出洋”知青已获有的国内学历、工作资历都不受承认,包括留学生在内的许多海外知青都经历过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的艰辛历程;曾走过“再学习、再进修、再考试、再就业”的人生之路。许多人白天上班,晚上进修,既当父母,又当学生,生活十分艰辛,不少知青都为适应新生活付出过沉重代价,留下深刻的岁月烙印。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zonghexinwen/2020/1024/498.html



上一篇:「章丘崛起·奋斗有我」:我从故乡来,故乡是龙
下一篇:【夜读盘锦】得胜村的诗和远方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