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知青文摘】海外知青文化的时代特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残阳絮语 2017年8月20日至21日,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广西知青文化研究会、中国知青网主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兴安县委员会承办的“2017中国知青文化兴安高峰论坛”
残阳絮语
2017年8月20日至21日,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广西知青文化研究会、中国知青网主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兴安县委员会承办的“2017中国知青文化兴安高峰论坛”在广西兴安县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云南、贵州、广西、香港等地的知青代表约8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广州老知青、香港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张穗强应邀出席大会,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词,并在分组研讨中提交《海外知青文化的时代特征》论文,受到好评,与会专家、学者及知青代表都认为该文是迄今为止知青问题研讨中唯一全面介绍分析“洋插队”知青群体问题的文章,有较好的时代性及地域特点。
海外知青文化的时代特征
张穗强
海外知青是上世纪六、七十纪年代中国上山下乡运动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文革结束和知青大回城后,这批回城知青通过留学、投资、移民、团聚等各种方式到境外定居,重新拼博,成家立业,形成当今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一个人数众多的华人知青群体。海外知青是中国知青的重要组成部份,共同的上山下乡经历使他们与国内知青的感悟相同,情结相连。然而受移居地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批海外知青出国后的人生岁月与国内知青有很大差异,知青团体的运作方式和文化活动开展,与国内知青有很大不同,形成了海外知青的自身特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时代大潮中,海外知青在参与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香港知青联一直在坚持联谊活动
图为2006年该联谊会成立时留影
参加联谊会筹备工作的老知青们
图中右一为本文作者
2010年香港知青联举行国庆联欢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驱动下,全国各地形成一股炽热的出国潮,部份中国知青以留学、团聚、投资、移民等方式走出国门,定居海外。在这场大规模的出国迁徙潮中,经济较为发达,教育科技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成为出国的目标,香港、澳门由于与内地的特殊历史渊源,也成为一个“出洋”热点,尤其以港澳关系较密切的广东知青居多。在当时一股“崇洋、求学、谋出路”的心态下,经过上山下乡洗礼的这批知青把出国看成是“洋插队”,作为自己新生活的开始,他们以全新的姿态和精神走出国门,继续奋斗,走过一段重新拼搏、艰辛发展的人生历程,形成今天定居世界各国和港澳地区的这个庞大知青群体。经过数十年的岁月磨练,这批海外知青无论当年是以哪类方式“出洋”的,早已展开了新生活,融入了当地社会,很多人事业有成,成为新一代的海外华人精英。然而,这批海外知青今天他们无论身处何处,处境如何,都不会忘却自己当年经历过一段“洋插队”生涯,不会忘记经受过的一段异乡生活磨练。
1、面对异地生存的压力:
“出洋后”,这批知青作为新移民都要面对移居地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很多人都曾经在严峻、困难的人生中挣扎过。这批知青很多都曾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做过洗碗、搬运、清洁等低下工作,备受低薪劳累、工作时间长、居住环境恶劣等生活困扰。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海外知青粗多人要被迫晚婚晚育,一些人还因此犠牲了婚姻家庭。为适应新的生活,海外知青大都承受过生存压力,部分人甚至经历了较长时间尚未融入当地社会。
2、生活艰辛,经历坎坷:
在全新的海外社会环境下,许多“出洋”知青已获有的国内学历、工作资历都不受承认,包括留学生在内的许多海外知青都经历过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的艰辛历程;曾走过“再学习、再进修、再考试、再就业”的人生之路。许多人白天上班,晚上进修,既当父母,又当学生,生活十分艰辛,不少知青都为适应新生活付出过沉重代价,留下深刻的岁月烙印。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zonghexinwen/2020/1024/498.html
上一篇:「章丘崛起·奋斗有我」:我从故乡来,故乡是龙
下一篇:【夜读盘锦】得胜村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