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文摘·学术版》栏目[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收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征稿[05/29]
- · 《海外文摘·学术版》刊物[05/29]
唐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海外流传史述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唐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在海外的流传 中国地方志流传海外的最早时间目前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记载,早在唐代后期就有中国地方志文献流传到了日本。由于唐代到宋元时期尚属
一、唐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在海外的流传
中国地方志流传海外的最早时间目前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记载,早在唐代后期就有中国地方志文献流传到了日本。由于唐代到宋元时期尚属于地方志走向定型的时期,编纂地方志多是个人行为,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编纂地方志的风气,这一时期的地方志数量不是特别多。因此,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志流传到与中国临近的日本、高丽等国,但数量不多,也未能在海外引起较大反响。到了明清时期,地方志编纂事业开始出现繁荣局面,借出版业发达之力,数量巨大的地方志被编纂和印刷出来,加上海外贸易、国际交往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地方志流传到了海外。19世纪中叶以前,流传到海外的中国方志主要集中在周边的日、朝两国。19世纪之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也开始重视和搜集中国地方志。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中朝文化交往密切,朝鲜也曾多次向我国采购大量图书,这其中就包括了地方志书。朝鲜国王中宗曾于中宗十年(1515年)时下求书诏令,诏令一出,明《辽东志》《山海关志》等地方志都东传到了朝鲜。如朝鲜中宗三十四年(1539年),朝鲜东至使行管押使工曹参判郑顺明就从明购买了《辽东志》六卷献于朝廷。此外还有赠书的形式,如朝鲜燕山君元年(1495年),明朝册封使金辅一行赴朝,将《大明一统志》等书籍作为礼物赠送给朝鲜。清代时则以购书和赠书为主,如朝鲜景宗即位后,派遣李宜显担任东至使正使赴北京朝贺,李宜显此行采购了大量的书籍,包括属于地方志的《西湖志》十二卷、《盛京志》六卷、《通州志》八卷、《黄山志》七卷。朝鲜正祖十四年(1790年),朝鲜使者徐浩修在北京书肆购买了《盛京通志》。
日本是收藏中国地方志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明代末年至清咸丰年间,中国方志大批量地流入日本。明末以来,日本是中国人出海贸易的重要地区,地方志成了中日贸易的一种珍贵的“商品”,据巴兆祥先生统计,明末至清咸丰年间,唐船输出地方志约有1245部。
二、流传海外中国地方志的影响
中国的地方志书大量流传到海外,而且各国争相收藏中国地方志,表明中国地方志这一文化瑰宝受到了各国有识之士的赏识和钟爱。这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流传到海外各国的中国地方志,为各国学者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学者,一下子便发现了中国地方志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使中国地方志的科学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示,散发出它应有的灿烂光芒。
到了现代,外国学者对中国地方志更加重视,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利用中国地方志的资料,有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有的则把中国地方志的主要内容归纳成若干方面的问题,逐一研究它们的价值;有的直接对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等进行研究。众多的外国学者名家通过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的亲身实践,增进了对中国地方志价值的了解。曾任英国英中了解协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主编的已故著名学者李约瑟评价说:要研究人类文明,就必须研究中国的地方志。
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在对中国文化进行长期关注、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同时,其本土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地方志的影响。日本早期仿照中国的图经编纂了《风土记》,后期又仿照《大明一统志》编纂了《会津风土记》,再次兴起地方志编纂热。直至明治时代,日本地方志的编修才逐渐演变成地方史的编修。朝鲜大约于15世纪就已开始修志。越南则于20世纪初期完成官修《大南一统志》。
三、结语
总之,流传到海外的中国地方志已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和展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可以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整体架构之中,积极发挥联系历史与现实的信使作用,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为化解宗教矛盾、民族隔阂提供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
[1]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国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巴兆祥.明清时期地方志东传日本的历史过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07).
[3]张莹.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J].中国地方志,2004(02).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625/703.html
上一篇:海外中国史研究值得警惕的六大问题
下一篇:海外契丹学研究管窥基于对英文论文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