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日本园林“走出去”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园林的海外输出工作开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海外还未有完整的中国园林出现,至今在海外的中国园林也仅有100余座,而在海外相关学术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未成规模[1-3],归

中国园林的海外输出工作开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前海外还未有完整的中国园林出现,至今在海外的中国园林也仅有100余座,而在海外相关学术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未成规模[1-3],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尚未从整体上产生中国园林“走出去”的计划。因此,从国家战略导向到文化自信需求,中国园林“走出去”的必要性几乎是不需要讨论的议题,而“走出去”每一步的方向与力度都有赖国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正是出于此目的,从“他山之石”的视角为这一工作提供参考与佐证。日本园林的“走出去”迄今已具有了令世人瞩目的规模与成就,甚至成为其国家整体文化输出中有机而举足轻重的一环。这某种意义上的成功绝不仅是某个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在历史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形成的。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园林“走出去”,日本园林海外传播的历史与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园林在“文化综合体”的输出中成绩斐然,另一方面,更因为中日园林之间有着不可比拟的亲缘性。由此,本文从社会学量化分析到政策与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试以对日本园林“走出去”历史全貌的鸟瞰及其成功逻辑的审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起到引玉之意。

1 日本园林“走出去”实绩

1.1 历史发展

日本园林向海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期,当时到访日本的传教士就初步做出了日本园林与欧洲园林风貌、特色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且表达了对日本园林的欣赏[4]。而此后长达200余年的“锁国时期”致使日本与海外的交流降至冰点,也直接导致了明治时期(1868—1912年)以前在日本国土之外没有正宗日本园林的建成。随着锁国政策的终结,1867年,第四届巴黎世博会中,作为临时展园的日本亭及其配套池塘,第一次得以在日本诸岛以远的土地上展示。直至1873年,由新组建的日本政府出资在维也纳世博会上修建的日本园具有了较为丰富的园林要素,包括池塘、园灯、植被和神殿等,由此正式拉开了日本园林在海外建设的序幕(图1)。此后在一系列世博会和各类博览会——费城(1876)、巴黎(1878)、巴黎(1889)、芝加哥(1893)、旧金山(1894)和巴黎(1900)等中都不难发现日本园林的身影,这些博览会上的日本园林伴随着日本艺术与手工艺品等的展示营造了浓厚的日本风情,也让西方人得以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到此前只能在“浮世绘”中看到的景象和设施,即掀起了19世纪末期席卷欧洲的“日本风”(Japonisme),也称“日本热”(Japanese Fever)[4]。受这阵风潮的影响,访日的西方人数也随之增多,越来越多的访客进一步生发出对日本建筑与园林风格的喜爱,在回到本国后购买从日本进口的建筑材料、园林产品和家具等,修建私人的日本园林,甚至雇佣全职日本工人为其日本园林进行维护和管理。同一时期,伴随着世博会的成功和日本国内游乐园(pleasure garden)的兴起,在美国也兴建了多座公共开放的日本园林(往往为修建于游乐场或度假区内的日本茶庭)。需要注意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和美洲建设的日本园林仍以私家园林为主,作为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权贵人士的私人收藏。

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二战”的爆发,日本的法西斯行径导致其本国文化、艺术成为被谴责的对象,并且受战争影响,世博会等大型博览会一度停办,因此日本园林早期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随之封闭。但另一方面,“二战”结束后,超过百万美国官兵驻扎日本,客观上造成了日本本土首次接纳大规模、长时段生活的外国人[4],且随着战后国家的重建和经济复苏,大量日本人赴海外寻求发展,这2类“人口迁徙”也为日本园林的传播带来了深远影响,为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日本园林在海外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

图1 第一次正式在海外展示的日本园林(维也纳,1873)[4]

图2 日本园林在海外各洲分布数量比较(作者根据参考文献[4-5]相关数据整理后绘制)

图3 日本园林在海外主要分布国家的数量(作者根据参考文献[4-5]相关数据整理后绘制)

此后,在政府、公共团体和私人的支持下,日本园林的海外建设呈井喷式发展。其中,既有围绕和平与纪念主题的建设;也有参加博览会作为展园的建设,如参加中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或国内级别的园林博览会;更多的则是伴随着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以日本文化中心、大使馆官邸、“友好城市”纪念地等为目的的修建,如罗马的日本文化学会所在地,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研究中心和日本驻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柬埔寨等国的大使馆等,其中借由“姐妹城市”而修建的日本园林就超过200座。伴随着日本园林在海外的建设,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品的出口、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等也在日本国内外积极开展起来。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1/0204/556.html



上一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外语教学海外研修
下一篇:园亭流芳:中国古典园林海外传播的文化学概述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