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当代海外的道教艺术展览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艺术展览是当代西方学术界展开科研活动的一个指标,当代道教艺术研究者也在这方面投入了自己的热情。因为学术环境的不同,当代海外道教艺术研究已经将道教艺术展览作为一个重

艺术展览是当代西方学术界展开科研活动的一个指标,当代道教艺术研究者也在这方面投入了自己的热情。因为学术环境的不同,当代海外道教艺术研究已经将道教艺术展览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一些道教研究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策划并举办道教艺术展览,在这些展览出版的相关图录里,不仅包含有大量精美的道教美术展品图片,同时往往还收录了值得关注的海外道教研究学者论文。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相对于佛教艺术在海外的展览,道教艺术展览的数量不多,分布国家也不是很多,主要是在美国、日本和法国三国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四次展览。

一、美国道教艺术展览

美国是海外道教研究的重镇之一,虽然美国的中国道教艺术研究晚于欧洲,但在海外的四次展览中,美国就成功举办过两次。20 世纪后半叶,美国道教研究得益于处于当时世界前列的德国道教研究的人才输送;同时,这一现象也是得益于美国逐渐成为海外中国艺术藏品最丰富的地区。这些藏品除了私人收藏之外,19 世纪末兴起的“东方文化热”也令美国博物馆界和学术界逐渐对收藏与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了中国艺术品的最大市场,无论是藏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开始超过欧洲,并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这个现象,为美国举办道教美术艺术展览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1988 年,在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举办了海外最早的一次大规模道教艺术展览《仙界——中国艺术中的道教》(Realm of the Immortals D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展览。[1]克利夫兰博物馆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中心,成立于1913 年,是美国馆藏有中国古代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六家博物馆之一。

2000 年,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了另一次规模更大的道教艺术展览《道教与中国艺术》(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 ,展出来自9 个国家近60 家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精美道教艺术品,展品约有150 件,包括画轴、雕塑、书法、丝帛织品、宗教仪式用品和珍版书等。在这次展览中,最为特别的展品是来自于中国的博物馆及研究单位的34 件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这些展品中,只有两件曾在西方展出过,有的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获准到海外巡展。例如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彩绘二十八星宿图衣符、河北省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汉代“朱雀、白虎、青龙、玄武纹”瓦当四件、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石刻肥致碑、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北魏王阿善石造像、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北魏邑子六十人石造像碑、故宫博物院的宋拓王羲之《黄庭经》、明戴进作《洞天问道图》、上海博物馆的唐代老君石像和明代吴伟作《仙女图》等。[2]58-60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道教文化,展览主办方还在展出期间,特意推出了一系列中国书画、传统道教音乐和养生太极等道教文化相关艺术的专题讲座及音乐会等活动,使参观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道教艺术的丰富成就。这次展览反响热烈,后来又于2001 年2 月21 日 至5 月13日期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展览的主要组织者与发起人是同一位学者——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普利兹克亚洲艺术策展人斯蒂芬·李特(Stephen Little),他是一位在道教美术研究领域极有分量的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李特向美国新闻媒体与艺术界人士介绍展览的缘起和举办意义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尽管(中国道教)起源极早,但与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刻的儒、释、道三种学说思想中,道家思想往往笼罩着神秘色彩,是最不被外界所知的思想体系……这次的展出,不仅文物本身都极为珍贵,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东方的哲学思想。”他同时强调:“道家思想源自于相对性的思维,和西方哲学中强调的绝对性思想观差异较大,对参观者认识东方文明将大有帮助。”[2]58-60

李特为展览所编纂的精美图录,至今都是海外道教美术研究的经典著作。1988 年和2000 年,分别出版了展览同名图录《仙界——中国艺术中的道教》(图1)和《道教与中国艺术》(图2)。特别是由他与肖恩·艾克曼(Shawn Eichman)等人精心编撰的《道教与中国艺术》,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对西方学者与观众理解道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道教艺术,展示了150 多张的艺术作品照片,代表了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地几十位著名学者和博物馆专家的广泛国际合作的成果。书中还收录了李特、艾克曼、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巫鸿、伊佩霞(Patricia Ebrey)和南希(Nancy Shatzman Steinhardt)等该领域顶尖学者的研究论文。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李特描述了这样的合作所要努力的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向西方读者介绍“为道教服务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和功能”[3]13-21;第二,提出“道家如何定义自然世界和神圣世界的结构,以及人在此类结构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的问题并更好地解读[3]13-21;第三,如今,道教仍然是一种活态宗教,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文章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网址: http://www.hwwzzz.cn/qikandaodu/2020/1013/477.html



上一篇:海外经典案例,不同地域各自精彩
下一篇:华语流行音乐中的新马音乐人

海外文摘·学术版投稿 | 海外文摘·学术版编辑部| 海外文摘·学术版版面费 | 海外文摘·学术版论文发表 | 海外文摘·学术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海外文摘·学术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